辣木籽网

帮信罪2023年处罚标准(达旗法院:小心陷入“帮信罪”!)

近年来,大学生、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呈高发态势,这些人涉世未深,在利益诱惑面前更容易迷失方向,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,从办卡、卖卡到组织收卡、贩卡,从帮助发送诈骗信息到组建诈骗微信群,沦为网络犯罪的“工具人”。

案例一

2022年12月份,17岁的屈某某在明知他人使用银行卡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情况下,通过微信联系乔某1和乔某2,介绍二人将3张银行卡提供给犯罪团伙使用,全国各地诈骗款项流入二人银行卡内共计57万余元,查证被骗款项37万元,屈某某非法获利1400元。法院认定,被告人屈某某的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应依法予以惩处。被告人屈某某被依法判处拘役二个月,缓刑五个月,并处罚金。

案例二

2023年2月份,18岁的李某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仍然去厦门将其名下的中国建设银行卡、中国工商银行卡提供给刘某某联系的收卡人员,并刷脸验证用于登录网银。经查证,该二张银行卡在2023年2月份期间产生交易流水共计人民币41万余元,现已查明涉及电信诈骗金额人民币23万余元,李某某未获利。法院认定,被告人李某某的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应依法予以惩处。被告人李某某被依法判处拘役三个月,并处罚金。

法条链接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

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 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
单位犯前款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。

有前两款行为,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,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。

法官提醒

以上案例中的两名被告人社会阅历较浅,缺乏收入来源,容易被诱惑相信他人精心设计好的话术,成为电诈分子利用的“工具人”,触犯“帮信罪”。在此提醒广大青少年,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,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;要增强法治观念,平常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,关心社会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,谨慎交友,谨防不法分子利用各种套路诱骗误入歧途,遇到问题一定要多与父母、师长沟通交流,也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公检法机关咨询;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,拒绝向他人提供含有个人信息的银行账户、网银U盾、支付宝账户、电话卡等,一旦丢失立即挂失,对于废弃不用的应及时办理注销业务,不随意丢弃、买卖。提醒广大群众要牢记防骗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银行汇款多核实,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大意或贪图蝇头小利而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,甚至触碰法律红线给自己的人生留下“污点”!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masunlu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amuziw.com/shys/8774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